
夏日杂谈
姚成良
在北方,六月承上启下,预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,而七月则正式进入夏季,开启新一年的炎热。六月是收获的季节。北方的大部分地区,冬小麦已陆续进入收割期,金黄色的麦浪成片成片地点缀在原野,预示着丰收和希望。在平坦广袤的地块上,大型收割机陆续进场作业,金黄色的麦粒泛着清新的味道,被传送到运输车上,随后在晾晒场上接受太阳的暴晒。
记得小时候我陪大人一起割麦,这个活最难受,尖尖的麦穗刺着皮肤奇痒无比,如果对麦穗过敏,那就更严重。除了麦穗的刺激,更难受的还有太阳炙晒,麦子成熟时,一上午的功夫就会有很大差别,为了颗粒归仓,大伯他们都是带着斗篷,冒着高温收割,我们也就跟在后边,帮着捆麦子、拾麦穗。下午两三点钟的太阳异常毒辣,人就在日头底下干晒,三十多度的高温,即便啥都不干都受不了,更不用说还得弯腰干活。我们那时还小,一会儿就受不了,汗水顺着脸颊滑落,辣的不敢睁眼。那一刻,真想跑到地头树荫下歇歇,但是大人的一声吆喝,我和堂弟只好不情愿地待在地里,继续承受着煎熬。这一幕已经三十多年了,大伯那代人辛勤劳作,流汗吃苦,对粮食无比珍视,纵使生活艰难,他们也默默承受,只为劳作后的收获,那飘着新鲜麦香的馒头,是对他们辛苦付出后的至高回报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的“芒种”,一般都在六月,今年的“芒种”节气也不例外。芒种含义为“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,过此即失效,故名芒种也”。意思是讲,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,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,过此即失效。民谚“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,这个时节气温升高、雨量充沛、空气湿度大,适宜南方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,故民间也称其为“忙种”。作为一个北方人,对南方水稻的种植,多是从书本网络上了解的,譬如水稻插秧,可以看到有的靠人工,有的则是靠机械化,人工插秧相对辛苦,而机器插秧则可以替代很大一部分人工,效率就大大提高了。记得看过央视播放的一个节目,知名主持人和嘉宾体验在水田插秧的一个情节,不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疼,直不起腰,可见插秧这个活不容易。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,用自己的双手播种和收获粮食,养育了一代代儿女的成长,过程是艰辛的,正是因为这份不易,我们才要珍惜粮食,珍惜幸福。
《诗经》中说“七月流火”,本意是指大火星西行,天气转凉,由于大多数人的误用误解,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已修改为可以形容天气炎热。七月正式进入夏季,小暑大暑相连,三伏中的初伏也通常在七月份开始,炎热是夏季最典型的特征。而夏季最有代表性的植物,就是荷花了。此时气温高而湿,也是荷花开得最盛的时候,青翠欲滴的荷叶,亭亭玉立的莲蓬,红白辉映的荷花,令人赏心悦目,看着眼前竞相绽放的荷花,会让人忘掉暑热的烦恼,心生丝丝凉意。
盛夏时节,与家人朋友一起,寻一处荷塘,观荷叶田田,在沁人心脾的荷香中,与炎炎夏日挥手作别,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秋,也算是一份难得的惬意和欣喜。
(作者为兴业房产行政中心员工)